【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 实习生 徐文琪】据英国《卫报》7月30日报道,英国高等法院于日前裁定,英格兰学校可继续合理使用“隔离室”。根据相关学校政策,违规违纪的学生将被安置在专人看管的教室,在独立隔间中完成课业任务。校方会“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、保持心理健康和完成学业任务”,但不允许相关学生与其他同学接触。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近日,英国利兹市某中学使用“小黑屋”隔离学生引发争议,家长及权益组织以侵权为由,申请对其进行司法审查。随后,法院驳回了该申请,并标明支持学校使用“隔离室”。其理由是,除了停课“隔离”,校方缺乏其他针对学生违规行为管理方案;且在司法审查中递交的三起“隔离”个案中,有两起涉事学生后续行为已出现改善迹象。
受预算削减及地方政府服务规模收缩的影响,学校财政支持减少,采用“隔离室”管理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的学校渐趋增多。这一背景下,是否使用“隔离室”已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争议焦点。而相关裁决的出台,使这场争议再度升温,引发社会对校园管理边界与学生权益保障的广泛讨论——呼吁停用“隔离室”者明确主张,这类措施不仅会让学生承受心理负担,还会使其背负难以消解的污名化标签。
展开剩余57%上述案件原告律师丹·罗森伯格(Dan Rosenberg)指出,涉事对扰乱课堂或有暴力行为的学生使用“隔离室”时,有时单次“隔离”时长远超常规合理范围,有学生被“隔离”83天,外加14天停课,总计时长超过半个学年,这类行为实质上剥夺了孩子的受教育权。
负责本案审理的法官柯林斯·赖斯(Collins Rice)则认为,尽管该学校在政策合理性及备选方案缺失方面存在争议,但学校的做法并未违反法律或违背公序良俗。她在裁决中指出:针对学生出现的严重或持续性不当行为,以及情节恶劣的持续性课堂扰乱行为,将其移送“隔离室”的处理方式,为学校与学生双方提供了关键缓冲;对于违纪学生,可以保障他们在上学期间获得全程监管、持续帮扶的教育服务,为其重返课堂铺设结构化路径,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停课记录累积这一导致学生被开除的关键因素。
罗森伯格表示:“我的当事人对裁决结果深表不满,正咨询上诉事宜。尽管该裁决短期内无法缓解他们的困境,但他们仍希望此案能引起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关注。因为该案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涉事学校,在全国学校范围内也普遍存在。”
英国教育部行为政策顾问、前教师汤姆·贝内特(Tom Bennett)评价上述判决称,这一裁决将为学校管理者工作赋权。他表示:“每个孩子都享有在校园中保证人身安全、不受攻击和虐待的权利。这一裁决为上述权利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因而,让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到‘隔离室’,防止影响其他师生实属必要。对裁决有异议的人,不妨试着管理一下问题班级,在实践中给我们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思路。”
关于“隔离室”问题,究竟该何去何从?一位参与讨论的学校负责人表示,对于当前学生中出现的复杂行为问题与特殊需求,学校仍需积极应对:要考虑提供更完善的心理疏导服务,绝不能任由这些不良行为肆意发展 ,否则对其他方面的连锁影响将不堪设想。中学尤其需要在校园内部及周边建立更完善的基础设施,比如专业的心理辅导室、行为矫正空间等,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应对学生问题;若基础设施跟不上,最终就只能依赖“关起来”“赶出去”这类简单直接的手段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大牛时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