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茂名日报
陈冲(化州) 茂名日报近期连续报道了我市各地开展的奖教奖学活动,此类活动已在我市蔚然成风,这股风气值得大力倡导,这一势头应当持续巩固。对此,笔者有三点思考。
引导受奖师生珍惜荣誉,践行感恩担当。受表彰奖励的师生,值得全社会学习与致敬,但这份荣誉绝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,更不能让奖金用于吃喝挥霍。尤其对受奖学子而言,要将奖金用在学习关键处、花在成长刀刃上,以这份奖励为动力,珍惜乡贤的捐资善举,加倍努力拼搏:既要力争以更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,或凭借过硬能力赢得心仪的职业岗位,成长为国家栋梁、家乡骄傲,以此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与乡贤的资助之情;更要牢记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”,他日若在社会上有所建树、功成名就,应效仿如今资助自己的乡贤,为家乡奖教奖学事业添砖加瓦,让奖教奖学基金日益雄厚,帮助更多优秀师生获得奖励,让这股新风代代相传、生生不息。
肯定乡贤善举,营造见贤思齐氛围。对于慷慨解囊的乡贤及热心筹办奖教奖学的人士,同样应当予以表彰嘉奖,让他们感受到付出的价值与这份事业的光荣。建议在每年寒暑假,尤其是春节前后,组织获奖的优秀学子以志愿者身份,上门慰问捐资乡贤、表达感谢;或每年定期组织受奖学子写信,向乡贤的义举致以感恩之情。通过这些行动,让捐资乡贤感受到温暖与欣慰,也引导社会大众对他们心生崇敬与赞许,进而形成见贤思齐的正能量,涵养向好向善的社会风气。
倡导全民参与,共筑教育发展根基。奖教奖学的核心是尊师重教,我们普通人绝不能置身事外,不能认为这只是高考学子、执教老师或有钱乡贤的事,与自己无关。重视教育、崇尚读书,是每个公民的责任:既要主动支持教育事业、尊敬一线教师,也要以实际行动坚持读书看报,践行“活到老学到老”,让自身知识储备与时俱进,跟上社会发展步伐。对学生家长而言,更不能将孩子送进学校就当“甩手掌柜”,甚至借工作忙的借口,在寒暑假仅靠校外兴趣班“看管”孩子。陪伴孩子成长,通过言传身教与孩子一同学习、游玩,既增进亲子感情,也当好孩子的“第一任老师”,这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。唯有每个人都成为读书学习的践行者,奖教奖学之风、尊师重教之风、勤奋好学之风、全民读书之风才能持久延续、普及开来,精神文明的新风尚也会愈发浓厚。
大牛时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